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和线粒体效应
注:正常:Hb结合氧气并将其输送至低氧分压的外周组织。细胞色素c降低(CytC)将其电子(e-)转移至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ytA-双核中心,血红素a和铜[CuA])。电子减少亚基2(CytA3-双核中心,血红素a3和铜[CuB])处的氧(O2),形成水并通过线粒体内膜运输质子(H +)。 CO毒性:CO与O2竞争性地与Hb结合,通过以下方式降低总的携氧能力:(1)优先结合CO代替O2(贫血样效应)和(2)稳定与O2结合的Hb的松弛季状态更高的亲和力并且不会在低PO2环境中释放它。 CO在亚基2中的还原血红素a3上与O2竞争结合。这导致:(1)抑制O2向水(电子传输链中电子的最终目的地)的还原; (2)停止将H +转移到膜间隙中,通过ATP合酶关闭ATP产生;和(3)通过复合物I和III进入电子传递链的电子的积累,所述复合物I和III可产生超氧化物,从而导致有害作用。
碳氧血红蛋白血症对氧含量和输送的影响
注:红色曲线显示动脉(A)和静脉(V)氧含量之间的正常关系。 一般来说,休息时预计每100ml血液中有 5ml的动脉和静脉氧含量的差异。 绿线表示血红蛋白浓度下降50%的效果,这会降低动脉(A')和静脉(V'1)氧含量,但不会改变血红蛋白50%饱和时的分压(P50)。 蓝色曲线显示50%碳氧血红蛋白血症(COHb)的影响,这两者都降低了氧气携带能力(A')并且在低氧张力(V'2)条件下损害了从血红蛋白中氧气的外周卸载,将P50向左移动(P'50)。 这些变化导致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和氧输送到外周组织的深度减少。
一氧化碳也会干扰外周氧利用。10%-15%的一氧化碳在血管外,并与一些分子结合,如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及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NADPH)还原酶,导致线粒体水平的氧化磷酸化受损(图 3)[8,20]。一氧化碳与这些分子结合后的半衰期长于COHb的半衰期。这些非血红蛋白介导性效应的重要性已在心脏中得到了最好的证明,即即使供氧充足,一氧化碳导致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仍可引起心肌顿抑[21]。
一氧化碳毒性的炎症机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