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伞--农药中毒急救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中毒急救 > 其他中毒 >

血液灌流在急性香蕉水中毒中的运用


香蕉水又称松香水,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剧毒有机溶剂,常用作油漆稀释剂。因其常以酒瓶零装出售,容易导致误服中毒。目前,其毒性机制不十分明了,且无特效解毒制剂,死亡率高。我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00-01~2005-09期间共救治急性香蕉水中毒患者8例,其中5例运用血液灌流的方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急性香蕉水中毒8例,男7例,女1例,年龄30~58岁,既往无特殊慢性疾病。3例为相互打赌而口服,其余5例均为误服,服用量在5~40mL之间。其中3例因经济困难或拒绝血液灌流,未做该处理,视为对照组;另5例行血液灌流治疗,视为灌流组。

1.2 方法

①对照组:常规给予洗胃、导泻、护肝、抑酸等对症支持治疗,昏迷者给予甘露醇等防治脑水肿;②灌流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中毒后4~10h内加用血液灌流治疗。采用股静脉插入双腔管作为血液灌流通路;灌流器采用YTS-150;达肝素钠5000U加入2000mL生理盐水预冲;血流量为150~200mL/min,治疗时间为2h,可根据病情进行多次治疗。

2 结果

灌流组经加用血液灌流治疗全部存活,其中1例经1次、2例经2次、1例经3次、1例经6次血液灌流治愈;对照组1例仅误服5mL香蕉水,无明显器官功能损害而存活,其余2例于5d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8岁。因误服香蕉水约20mL2h入院。患者于2005-08-01 9:00误服香蕉水一口,当时觉有异味,伴恶心,未吐,咽喉、胸骨后、上腹部有烧灼感,1h后出现腹痛、头昏等症状遂来我院。入院查体:T36.1℃,P76次/min,R16次/min,BP110/70mmHg;神志清楚,自动体位,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呼出气体有香蕉水气味,双肺呼吸音清晰,上腹及中腹有压痛,无返跳痛,肝肋下1.5cm。实验室检查: WBC11.2×109/L,N89.2%,Hb162g/L,PLT87.8×109/L;ALT1983U/L,AST2596U/L,总胆红素71.4μmol/L;PT23.5s,APTT35.6s;大便潜血阳性;肾功能、尿常规基本正常。胃镜示:急性出血性胃炎,胃体至胃窦、十二指肠可见广泛出血点、出血斑;心电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入院后,给予彻底洗胃、导泻、护肝、抑酸等对症支持治疗。经家属同意于中毒后10h行血液灌流,分别于08-01~06行6次灌流,每次灌流后第2天复查肝功能。肝功能基本正常后出院。

4 讨论

4.1 香蕉水的毒性机制

香蕉水是将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苯、甲苯、丙酮、乙醇、丁醇按一定重量百分比配制成混合溶剂,有较浓的香蕉气味,微溶于水,能溶于各种有机溶剂,易燃,主要用做喷漆的溶剂和稀释剂。其成分复杂,中毒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不同配比引起中毒症状亦不相同,可造成全身多系统损伤。误服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肝脏损害:黄疸,凝血机制障碍,肝功能酶学检查异常升高,急性进行性肝坏死,严重者可致肝性脑病;神经系统可出现头晕、意识模糊以及毒物原发损害和肝性脑病所致昏迷;呼吸系统可引起气促、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心脏损害可表现为束支传导阻滞、S-T段下移;胃肠道表现为轻中度黏膜损伤、出血,大便潜血阳性;对造血系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出血,可致细胞突变而导致白血病[1,2]。香蕉水毒性大,中毒后无特殊解毒剂,除常规进行洗胃、导泻、护肝、防治脑水肿、抑酸等对症支持治疗外,尽早行血液灌流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4.2 血液灌流在香蕉水中毒中的作用

血液灌流是一种吸附型的解毒装置,将患者的血流引入体外并经过血液灌流器,通过具有广谱解毒效应的吸附剂,清除体内有害的代谢产物、外源性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3]。血液灌流对香蕉水这种脂溶性高的毒物具有较强清除特性。本组观察表明,灌流组加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香蕉水中毒,治愈率高,无一例死亡,而常规治疗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已吸收的香蕉水排出体外,极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患者死亡。

4.3 血液灌流运用的注意事项 

①争取时间及早行血液灌流治疗。中毒后6~7h,毒物尚未进入组织细胞,在此之前进行血液灌流有助于加快毒物的排出,减少组织器官损害。

②对于中毒时间长,1次血液灌流治疗后,肝功能仍异常升高的患者,短时间内再做第2次,甚至多次血液灌流治疗,使未被吸附的从组织细胞内转化出的或血浆蛋白分离出的有毒物质再次被吸附而排出体外。

③有些患者早期中毒症状表现轻微,决不能忽视,应进行全面检查,肝功能异常者仍应尽早行血液灌流治疗,避免病情突然恶化。

④血液灌流只能清除血液中的毒物,不能对毒物已引起的器官损害进行治疗,因此,不能轻视其他相应的治疗措施,应予以充分洗胃、导泻、护肝、保护胃肠黏膜、抑酸、防治脑水肿等综合治疗,这样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十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88-883.

2王世俊.常见中毒治疗的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153-155 .

3关广聚,时一民.临床血液净化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21 .

文章源自中国急救医学2006年6月第26卷第6期470-471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