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时间:2022-04-29 15:36 来源:国家卫健委 作者:医政医管局 点击:次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一、ECMO有效撤除率 定义:ECMO有效撤除,是指应用ECMO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心/肺功能改善或器官移植而撤除ECMO,撤除ECMO后48小时患者仍存活。ECMO有效撤除率,是指有效撤除ECMO例次数占同期ECMO应用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体现应用ECMO的治疗效果,是反映医疗机构ECMO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二、30天全因死亡率 定义:ECMO应用后30天内死亡患者数(不论何种原因)占同期ECMO应用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体现应用ECMO的治疗效果,是反映医疗机构ECMO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三、一年生存率 定义:ECMO应用后1年随访(失访者按未存活患者统计)尚存活的患者数占同期ECMO应用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方法: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开展ECMO的长期治疗效果。 四、机械故障指标 计算公式: 意义:体现应用ECMO的治疗安全性,是反映医疗机构ECMO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 五、术中及术后30天内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 定义:ECMO术中及术后30天内,发生主要并发症的患者数占同期ECMO应用例次数的比例。 意义:体现ECMO应用的治疗安全性,是反映医疗机构ECMO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 注:患者纳入标准: V-A ECMO: ①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源性休克: 心指数小于2.0L/min/m2或/和LVEF<30%,收缩压<90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24mmHg,依赖两者以上大量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血氧饱和度小于55%,有酸中毒表现;②心跳骤停需ECPR;③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④难以脱离体外循环。 V-V ECMO:①严重ARDS:在最优的机械通气条件下(FiO2≥0.8,潮气量为6ml/kg理想体重,PEEP≥5cmH2O,且无禁忌症),保护性通气和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并符合以下之一,应尽早考虑评估实施V-V ECMO支持:(1) PaO2/FiO2<50mmHg超过3小时;(2)PaO2/FiO2<80mmHg超过6小时;(3)FiO2=100%,PaO2/FiO2<100mmHg;(4)动脉血pH<7.25且PaCO2>60mmHg超过6小时,且呼吸频率>35次/分;(5)呼吸频率>35次/分时,动脉血pH<7.2且平台压>30cmH2O或驱动压>15cmH2O;②严重气道梗阻性疾病: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无效,出现严重呼吸性酸中毒甚至影响血流动力学时,可考虑评估实施V-V ECMO或体外二氧化碳清除(ECCO2R);③特殊呼吸系统疾病围术期(如肺移植、气道肿物等):如术中呼吸支持方式无法维持通气及氧合,可评估实施V-V ECMO。 ECPR:实施常规心肺复苏15分钟不能恢复自主心律,心跳骤停1小时之内者。 氧合器故障包括:①血栓;②血浆渗漏;③漏血;④氧合欠佳等需氧合器更换或终止ECMO。 循环管路进气故障包括:①管路静脉端操作;②病人静脉端输液;③插管和管道连接;④气穴现象等导致的循环管道动静脉进气。 泵头故障包括:①泵头破裂;②泵头血栓;③不能正常工作。 停泵故障包括:①断电;②备用电源耗尽;③机器故障。 意外脱管包括:①管道连接处松弛;②非同步搬运挣脱。 置管意外包括:①插管方向和位置错误;②插管松脱,拔出;③插管扭折;④血管损伤;影响ECMO正常工作。 术中及术后30天内患者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溶血、血栓栓塞、下肢缺血坏死、神经系统并发症、血源性感染。 出血包括应用ECMO期间的(调整内容):①致死性出血;②颅内出血;③与ECMO抗凝相关的纵隔、消化道、呼吸道、插管局部等部位出血,导致血色素进行性下降(下降幅度>2g/dL/d)、循环不稳定、或需要外科手术干预。 溶血是指应用ECMO期间,排除出血、血液稀释等原因导致的血色素下降幅度>2g/dL,且血浆游离血红蛋白>5mg/dL。 血栓栓塞包括应用ECMO期间的:①脑栓塞或肢体动脉栓塞;②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③心腔内血栓形成,有影像学(动、静脉超声或CT等)证据支持。 下肢缺血坏死是指应用ECMO期间的ECMO插管侧下肢发生溃疡、坏疽、甚至截肢。 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指ECMO应用期间新发生的出血性脑卒中及引起功能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有影像学(头颅CT或MRI等)证据支持。 血源性感染是指由于ECMO治疗应用相关的血源性感染;从以下位置能够获得微生物学阳性标本:①感染位置的皮下细针抽吸;②手术探查;③导管尖端感染发生于ECMO置管48小时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