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伞--农药中毒急救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其他 > 新型冠状病毒 >

如何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上图提示,一个人如果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经过14天的潜伏期,可能会有两个结局,发病和不发病。但不管是否发病,都可能在潜伏期后期查到核酸,也可在疾病恢复期查到核酸。但核酸阳性,不一定意味着有传染性。

通常,发病后7-10天病毒含量增加,传染性最强,症状也逐渐加重,而且有咳嗽等症状者容易排出病毒,传染性较强。而无症状者不太容易排出病毒,传染性较弱。

随着保护性抗体产生,病毒逐渐被清除,便没有传染性。特异性抗体产生,是病毒感染的标志,和是否有传染性无关。IgM在发病后3-5天可检出,持续阳性1个月左右,之后下降,而IgG比IgM稍晚数天检出,发病后数周达到高峰,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COVID-19持续多久需要观察)。单纯IgM阳性,提示处在感染早期;单纯IgG阳性,提示处在恢复期或既往感染。

正是由于防控措施关口前移,通过积极的流行病学调查,加上核酸检测试剂灵敏度的提高,一部分感染者在潜伏期中后期就被检出核酸。值得注意的是,潜伏期核酸阳性的,是不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需要看是否发病(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或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典型的新冠肺炎表现)。如果一直无临床症状、且无肺炎表现的,方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如何被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由于没有临床症状,几乎不会因主动就诊而被发现,目前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调查等途径发现。

从传染病的规律看,传染病流行通常有两个“冰山”现象,即第一个冰山现象是感染后发病的是少数人,这也是为何要开展传染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的主要原因所在。第二个冰山现象是感染后发病人群中重症的比例占少数。

无症状感染者如何报告和管理的?

第六版《防控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时,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无症状感染者应集中隔离14天,原则上两次连续标本核酸检测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隔离。

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向当地县(区)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县(区)级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后续信息的订正,同时,应当于24小时内完成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需要进行14天的医学观察。

无症状感染者如出现临床表现,应及时订正为确诊病例。

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病日期为阳性标本采集时间,诊断日期为阳性检出时间。无症状感染者如果订正为确诊病例,其发病日期订正为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

面对无症状感染者,我们该如何对待?

当前的防控策略,对密接者的早期核酸检测能够发现处在潜伏期中后期的感染者,从积极意义上讲,可以争取时间尽早控制传染源,避免疫情扩散。

有人为自己周围可能存在无症状感染者而担心被感染,也有人担心自己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有传给他人的风险。虽然无症状感染者因为没有症状不去就诊,不容易被发现,有一定传染性,但只有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和核酸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近距离密切接触才有可能被感染。平时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如1-2米)便可预防。

对公众来说,如果核酸阳性、无任何症状,不需要过度关注,也不需要特殊治疗,配合疾控人员做好隔离和观察;如果是单纯抗体阳性,说明已经产生了免疫力,不用担心传染性,也不用担心会发病。

对公众而言,如果没有症状,没有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史,除非参与调查,没必要去检测。

1581390357229199.jp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