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伞--农药中毒急救网移动版

网站首页 > 指南共识 > 其他 >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之泌尿系统感染

4 泌尿系统感染

4.1 泌尿系统感染的定义

泌尿系统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又称尿路感染, 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尿路中生长、繁殖,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48],按发生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

4.2 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腰腹部疼痛等,可伴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上尿路感染以肾区疼痛、发热较为多见,下尿路感染则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体格检查可有肋脊痛、肾区压痛和(或)叩击痛。常伴有血、尿白细胞数异常,尿亚硝酸盐阳性,尿培养菌落数异常等。部分患者(如老年、妊娠期女性等)可无泌尿系统感染症状,仅表现为尿液检查结果异常。

4.3 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因素

卧床是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以下几类。

(1) 患者因素:年龄≥65岁;绝经后及妊娠期女性;大、小便失禁;少尿;营养不良;意识障碍等。

(2) 疾病相关因素:合并有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脏疾病、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膀胱- 输尿管反流等)或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晚期肿瘤、高尿酸血症等)。

(3) 医源性因素:行侵入性操作,如导尿、留置导尿管、肾盂造瘘、膀胱造瘘、膀胱镜检查、输尿管镜检查、逆行性尿路造影、尿道扩张、前列腺穿刺活检等。

4.4 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4.4.1 病情观察

每日评估患者体温、有无腰腹部疼痛、排尿情况(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及尿液性质(颜色、性状、尿量等)。及时查看辅助检查结果,如尿常规、尿培养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等。

4.4.2 会阴部护理

未留置导尿管者,每日使用41~43℃温水清洗会阴部及大腿内上1/3处[49];留置导尿管者,每日使用温水、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清洗会阴部、尿道口、导尿管表面[50]。每日进行会阴部护理1~2次[50],并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需要(如大、小便失禁等)增加频次。

4.4.3 留置导尿管相关的护理

应严格掌握导尿、留置导尿管等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51],必须行侵入性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并执行手卫生。对于留置导尿管者,每日评估留置必要性,尽可能地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52]。当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时应遵医嘱更换或拔除导尿管,必要时遵医嘱留取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53]。对于留置导尿管者,除做好以上预防措施外,还应做好管路护理,建议如下。

(1)集尿装置的选择。①导尿管:在保证适当引流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细的导尿管[51];不建议常规使用抗菌导尿管[54],长期留置时建议使用硅胶材质的导尿管[55]。②集尿袋:建议使用带取样口的抗返流集尿袋[56-57]

(2) 集尿装置的护理。①妥善固定导尿管和集尿袋,保持集尿袋始终低于膀胱水平并避免接触地面[50],在活动或搬运患者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②保持集尿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51],尽量避免断开导尿管与集尿袋。③及时倾倒集尿袋(至少每8h倾倒一次或集尿袋2/3满时或转运患者前)[50],避免集尿袋的排尿口触碰到收集容器[58],并及时关闭排尿口。④更换导尿管:导尿管更换时间不应长于产品说明书要求的时限,如出现导尿管破损、无菌性或密闭性破坏、导尿管结垢、引流不畅或不慎脱出等情况时[59],应及时更换导尿管和集尿袋[60],并标注更换日期和时间。⑤更换集尿袋:更换时间不应长于产品说明书要求的时限,发生感染、堵塞、密闭性破坏等情况应及时更换,并标注更换日期和时间。

(3)拔管后评估。注意观察患者拔管后自主排尿情况,必要时重新留置导尿管。

4.4.4 用药护理

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遵医嘱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4.4.5 早期活动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留置导尿管者,应妥善固定导尿管和集尿袋),必要时为其提供相应的辅助工具,保障患者安全。不能下床者,应协助患者定时变换体位。

4.4.6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建议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水及矿物质的均衡。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成人饮水量达2000~3000mL/d,尽量每2~3h排尿一次,维持尿量达1500mL/d以上。入睡前限制饮水量,减少夜间尿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