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解放军301医院急诊科主任 擅长诊治长期不明原因发热、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高脂血症、急性中毒等各种内科疑难病。 关于误诊的“灰箱理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目前医学平均误诊率约为30%。更令人惊讶的是,80%的医疗失误是由于思维(predictable mental traps)和认识(cognitive)错误;20%是由于技术错误(混乱的检查结果和书写错误等)。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辩证过程,对疾病的认识也符合此规律。 临床诊断中的五种错误思维模式 第一种错误:I just saw a case like this,即“我刚看到和这个病相似的病例”。 如何避免这类思维错误? 首先应最大可能地了解病史,做完医技检查后,结合其结果再问一次病史。医生要保持警觉状态,不停地给自己提问题,和这个病相类似的病症有很多,为什么是这种表现?会不会误诊?要有医学大家所谈的“如履薄冰”的感觉。 第二种错误:I recognize the type,即“我明白这个套路”。 医生的思维容易被表面现象、情绪和环境因素引入歧途,并被习惯性思维误导。 如何避免这类思维错误? 摆脱“贴标签效应”和固定思维模式,扩展诊断思路,且不迷信医技检查有助于避免此种错误。具体来说,在不同科室工作的医生,往往形成本专业固定的诊断思路,遇到患者就考虑是本专业范围内的疾病,很少考虑本专业之外的疾病。另外,医技检查误导、护理相关的失误及医疗器械相关方面的错误也是误诊的重要因素,但易被临床医生所忽略。 第三种错误:I’ve got to do something,即“我已经做了一些治疗”。 医生喜欢在不明白疾病问题所在的情况下,就开始诊疗行动。如果治疗不正确,就有可能产生新的问题。 如何避免这类思维错误? 当诊断不清楚时,作为临床医师,最好不要做什么,要学会停下来思考,留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整理思路,这是进步的本质。 第四种错误:I hate (or love) this patient。即“我恨(或喜欢)这个病人”。 情绪影响医生的决策,医生应为“冷血”动物,至少在诊治疾病时,应该这样。正性情绪会减少检查力度,丢失不愿看到疾病的诊断。 如何避免这类思维错误? 当医师自己的亲朋等患病时,应当交给其他医生去管理,且不干预治疗决策。反之,负性情绪会蒙蔽医生的眼睛,有时不愿意进行更深一步的诊治,所以当医患关系不良时,应换医生。 第五种错误:I am always right。即“我永远是正确的”。 有些医生刚愎自用,不接纳不同的意见;有些医生性格倔强,认死理;有些医生害怕别人超越自已,这些都是做医生的大忌。 如何避免这类思维错误? 应加强个人修养,时刻谨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谦恭的态度很重要。学会运用“三段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正确思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重实践、勤奋细心、勇于探索、承认缺点和不足,善于鸡蛋里头挑骨头,有责任心,别让问题从你身边溜走,或故意把问题踢给别人。这才是医者避免临床误诊误治应有的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