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马陆(millipede)灼伤后的诊治,降低马陆灼伤后的风险,解决特殊虫灼伤的临床诊治,应急处置预防等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陆灼伤诊治的术语和定义、处理流程、技术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对马陆灼伤的诊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CADERM3001-2019外伤后破伤风预防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3.1马陆 马陆属于无脊椎动物,多足纲,倍足亚纲,体节组成。长约20~35mm,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 3.2灼伤 灼伤,本标准的定义特指马陆毒液直接作用于身体引起皮肤的损伤,并通过受损的皮肤组织导致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甚至伴有化学性中毒的过程。 4.分类与分布范围 4.1分类: 马陆也叫千足虫、千脚虫、秤杆虫,在世界上约有10000种。世界上最大的千足虫是非洲巨人马陆,可达38cm长,身围直径有4cm。身体黝黑光亮,被触碰后,它的身体会扭转成螺旋形。 4.2分布范围: 国内各地均有分布,特别是温室和森林覆盖率高,腐质层厚的地方,特定条件下会泛滥成灾。马陆不咬人,但能喷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触摸摆弄它时可分泌出能引起局部皮肤刺激的毒素,严重的可致明显的红斑,疱疹和坏死。热带雨林中的马达加斯加猩红马陆喷出的液体能使人双目片刻失明,粉色马陆(DragonMillipede)的一个腺体甚至能够分泌氰化物。 5.马陆灼伤的处置流程 5.1马陆灼伤诊治流程图见图1。 图1马陆灼伤后诊治流程图 5.2马陆灼伤后分类 获取患者完整接触史,包括灼伤地点、环境和灼伤部位,对灼伤情况进行分类: 1)皮肤灼伤:局部皮肤接触马陆的毒性分泌物。 2)眼结膜灼伤:马陆的毒性分泌物进入眼部。 3)口腔粘膜灼伤:马陆的毒性分泌物误入口腔。 5.3灼伤后处置 1)冲洗原则: 伤口冲洗的目的是去除伤口及伤口周边的毒素为主,要求冲洗到伤口及伤口周边无毒素分泌物的气味为止。 2)皮肤灼伤: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冲洗应尽早实施,伤口内及伤口周边的毒素应尽可能去除。在院前,饮用水可作为首选的伤口冲洗液,在野外环境中河边清水也可应用。入院后如有条件建议使用专业冲洗器对伤口进行冲洗,应保障不少于1000mL的伤口冲洗量。 3)眼结膜灼伤: 眼部受伤者需立即清洗,野外环境中饮用水可作为首选的伤口冲洗液。 4)口腔粘膜灼伤: 口腔粘膜接触马陆毒素会导致口唇及口腔内粘膜过敏性水肿,需要及时用饮用水清洗口腔粘膜。 5.4药物应用 1)皮肤灼伤: 局部可涂抹皮质类固醇软膏等。 2)眼部灼伤: 应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或眼膏等。 3)口腔粘膜灼伤: 抗过敏治疗,应用皮质类激素等。 4)眼结膜、口腔粘膜水肿严重时,在局部用药的同时,可静脉使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或甲基强的松龙等。 5)应符合T/CADERM3001的规定进行破伤风的预防。 6马陆灼伤的预防 野外活动时尽量避免去阴暗潮湿的环境,尽量穿长衫、长裤、长袜。被灼伤后可就地取材,如河水、泉水、矿泉水、或景点厕所内自来水等及时冲洗。发现时尽量不要用手接触或拨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