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急救电话:0377-63869999;0377-63170120!

农药中毒急救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指南共识 > 中毒相关 >

蜈蚣咬伤救治规范

时间:2019-09-09 20:28来源: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作者: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点击: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蜈蚣咬伤的病例有所增加,严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蜈蚣咬伤后的救治,降低其咬伤后的风险,结合国内外在蜈蚣咬伤救治方面的相关文献和研究进展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蜈蚣咬伤的病例有所增加,严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蜈蚣咬伤后的救治,降低其咬伤后的风险,结合国内外在蜈蚣咬伤救治方面的相关文献和研究进展,制定本标准。

蜈蚣咬伤救治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蜈蚣咬伤救治的术语和定义、总则、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本标准适用于蜈蚣咬伤后的救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CADERM3001-2019外伤后破伤风预防规范

T/CADERM3008-2019严重过敏反应诊断和早期治疗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蜈蚣咬伤中毒centipedebitepoisoning

被蜈蚣的毒牙刺入皮肤后所释放出的毒汁造成的中毒反应。

4.总则

4.1被蜈蚣咬伤,毒牙可分泌含有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

4.2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蜈蚣大小、咬人时注入毒液的多少有关。分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严重者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4.3主要依据咬伤病史和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4.4咬伤后立即清除毒素、止痛消肿、抗过敏治疗及预防破伤风。

5.种类和分布

5.1种类

蜈蚣属于多足纲,是常见的有毒,陆生,多足类节肢动物。常在夏季闷热、高温的天气出现,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蜈蚣种类已有2800多种,我国常见的有少棘蜈蚣、多棘蜈蚣、黑头蜈蚣、墨江蜈蚣,其它几种为模棘蜈蚣、哈氏蜈蚣、马氏蜈蚣等。

5.2分布

除了南极洲外在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少棘蜈蚣主要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多棘蜈蚣主要分布在广西、海南、云南、湖北、浙江等地;黑头蜈蚣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墨江蜈蚣主要分布在云南中南部。

6.中毒机制

其头部有一对毒牙,与毒腺相连,可分泌含有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此外尚含有酪氨酸、蚁酸、脂肪油、胆固醇等。其毒液呈酸性,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可引起局部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甚至急性肾衰竭。偶有过敏性休克,而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原因可能主要是组胺样物质作用于微血管,引起微血管的痉挛、扩张、血浆渗出等,导致微循环障碍,严重者可致死亡。临床的严重程度与蜈蚣大小、咬人时注入毒液的多少有关。

7.临床表现

7.1局部症状

本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中小型蜈蚣咬伤后多数仅出现局部症状,皮肤可出现两个瘀点,多数有红肿、灼热、剧痛和刺痒感,以及伤口附近的淋巴管炎、淋巴结肿大。严重者甚至发生水疱、瘀斑及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癜。一般在数天内好转、消失。部分患者未经有效治疗,伤后1个月仍有局部肿胀、瘙痒等。

7.2全身症状

大型蜈蚣咬伤若注入体内的毒汁较多,除局部症状外,还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谵语及抽搐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少尿、无尿、蛋白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少数病人有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尤其儿童可危及生命。极少数患者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7.3过敏性休克

7.3.1少数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7.3.2有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到80/50mmHg以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7.3.3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伴随过敏相关的症状:

a)皮肤黏膜表现: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继以广泛的荨麻疹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b)呼吸道阻塞症状:有喉部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发绀等表现,甚至可因窒息而死亡;

c)循环衰竭表现:患者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然后发展为肢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乃至测不到血压,脉搏消失,最终导致心脏停搏,极少数患者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8诊断与鉴别诊断

8.1诊断

8.1.1概述

主要依据咬伤病史和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8.1.2病史有接触蜈蚣和被咬伤史。

8.1.3症状如下:

a)被咬部位有典型的疼痛,或局部麻木,伤肢肿胀;

b)咬伤处有牙痕,典型病例有两点大而深的牙痕,其周围可出现血疱、水疱、瘀斑;

c)发热、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谵语及抽搐等全身中毒症状。

8.2辅助检查

8.2.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升高。

8.2.2血生化检查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可有尿素氮、肌酐、血钾升高,血pH值降低,呈代谢性酸中毒改变。

8.3鉴别诊断

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a)蜜蜂蜇伤:被蜜蜂蜇伤后,伤口留有蜂刺,受蜇部位立即出现显著的疼痛、烧灼感,周围皮肤红肿。如果被成群的蜜蜂蜇伤后,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b)蚂蚁咬伤:有蚂蚁咬伤史,咬伤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红斑、水泡等局部症状,很快出现喉头水肿症状:呼吸困难、缺氧、紫绀,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四肢厥冷等,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症状。

9.治疗

9.1治疗原则和流程

9.1.1清除毒素、止痛消肿、抗过敏治疗及预防破伤风。

9.1.2治疗流程图见图1

蜈蚣咬伤救治规范




图1蜈蚣咬伤后治疗流程

9.2局部处理要求如下:

a)咬伤部位应立即予以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不宜采用拔火罐方法吸除毒汁;

b)局部涂搽3%稀氨溶液或5%~10%碳酸氢钠溶液,也可用碱粉或乙醇调成稀糊状外涂;

c)局部肿胀明显者可采用冰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感;

d)红肿、疼痛剧烈者可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注射液局部湿敷;

e)口服和局部外用蛇药片。外用:捣碎加水调成糊状后涂敷伤口周围红肿区域,也可用如意金黄散涂于患处;

f)继发淋巴结或淋巴管炎者应给予抗感染治疗。一般选用广谱抗生素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等类固醇激素增强抗炎消肿解毒的作用。

9.3抗过敏、抗休克治疗要求如下:

a)轻者口服或肌注抗组胺、激素类药物;

b)重者应符合T/CADERM3008-2019的规定进行抗过敏、抗休克治疗。

9.4预防破伤风

应符合T/CADERM3001-2019的规定进行破伤风的预防。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和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市和平里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市第五医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哈尔滨市第四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中医院、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丽水市中心医院、北京市顺义区结核病防治中心、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天津市西青医院、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晋江市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寰球先科医药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传林、庄天从、陈庆军、肖敏、殷文武、朱政纲、黄健、苗冬滨、白峰、李永武、吕新军、王威、李洪臣、郭志涛、兰频、张中良、唐华民、康新、刘斯、王洪波、邢月华、王艳华、刘珵、王博、翟军伟、李明、庄鸿志、张晓萌、张成。

蜈蚣咬伤救治规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