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天使之伞--农药中毒急救网

杀虫双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时间:2016-03-09 13:47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杀虫双是我国贵州化工所研制的一种新型广谱杀虫剂,属仿生型沙蚕毒素(nereistoxion,NTX)类农药。它具有高效、低残留、杀虫谱广及无三致作用等优点。该农药原料易得,工艺先进、
杀虫双是我国贵州化工所研制的一种新型广谱杀虫剂,属仿生型沙蚕毒素(nereistoxion,NTX)类农药。它具有高效、低残留、杀虫谱广及无“三致”作用等优点。该农药原料易得,工艺先进、三废少、且价格低廉,80年代在国内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用杀虫剂,是第二大吨位的农药。随着杀虫双在我国的大面积使用,人急性中毒已有发生,且多为经口中毒。据统计,近几年来杀虫双生产性中毒死亡率为0-1.4%,而非生产性中毒死亡率高达11.6%-14.0%。临床上人们对杀虫双中毒的认识还不够,因误诊或抢救措施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从杀虫双的中毒机理、诊断与治疗方面加以总结,以提高人们对杀虫双中毒的认识,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
1. 杀虫双的理化特性
杀虫双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亦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遇碱分解。工业品为25%水剂,主要成分为:① 2—二甲胺基—1,3—双〈硫代硫酸钠基〉丙烷,简称“双钠盐”;② 2—二甲胺基—l—硫代硫酸基—3—硫代硫酸钠基丙烷,简称“单钠盐”;③ 其它还有副产物“双钠盐”及“单钠盐”的同分异构体等。杀虫双大鼠经口LD50为450mg/kg,小鼠为241mg/kg.按农药急性毒性分级,属中等毒性。
2. 中毒机理
杀虫双经皮毒性甚小.小鼠经皮LD50大于2062mg/kg。经口灌胃杀虫双1min后,大鼠胃中杀虫双总量(杀虫双及2.38倍的沙蚕毒素之和)与给药量相当,而此时约30%杀虫双转化成沙蚕毒素。灌胃5min,胃中杀虫双含量为给药量的41.3%,胃中杀虫双总量为给药量的68.6%。给药60min后,胃中末检出杀虫双及沙蚕毒素。胃中杀虫双浓度变化与时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其转化和消失过程呈动态平衡。此为杀虫双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特征。
杀虫双进入体内首先转化成沙蚕毒素,胃是主要转化部位,进入体循环,放射性分布以肾脏最高,其次是肝、脾、肺、心、脑,在血液中主要存在于红细跑中,且吸收、分布、排泄迅速,不易蓄积,主要经尿路排出。王绪卿等对3例杀虫双中毒死者的血、胃及肝样品进行分析。在血、胃及肝样品中未检出杀虫双,均检出沙蚕毒素。在血样品中还检出了比沙蚕毒素更大的色谱峰,在胃样品中也检出了此色谱峰,但峰面积较小,肝样品未见此相应的色谱峰。经实验推断此化合物为杀虫双的另一代谢产物二甲基沙蚕毒素。
在体内氧化水解为有毒的沙蚕毒素或二氢沙蚕毒素,易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起毒害作用。杀虫双作为一种弱的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主要是通过竞争性对胆碱型AChR的占领而使ACh不能与AChR结合,阻断正常的神经节胆碱能的突触间神经传递,是一种非箭毒型的阻断剂,小剂量以周围神经-肌接头阻滞作用为主,大剂量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过去一直以为急性中毒后产生肌松作用使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衰竭是最主要的死因;陈醒言等认为经口染毒主要是引起中枢性兴奋致惊厥,最后衰竭而死。
此外,在体内经代谢转变后生成的沙蚕毒素(或二氢沙蚕毒素)还有轻微的抗胆碱酯酶活性作用,并有硫醇基团(-S-OH)与受体的巯基形成二硫键(-S-S),故对体内具有重要功能的巯基酶,也可通过形成二硫键而受到损伤,巯基酶活性下降,损伤肝、肾、肺等重要器官,但这类影响通常是可逆的。陈秀芳等现沙蚕毒素或二氢沙蚕毒素与SDH(SDH系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的酶蛋白部分,为线粒体内膜的标志酶,是一种巯基酶)活性中心的-SH形成共价结合,从而抑制SDH活力,也抑制细胞呼吸,致使细胞获能不足。认为临床中毒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与线粒体SDH活力受抑有关。
3.临床特点
杀虫双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偶经皮肤吸收中毒。口服中毒后一般5~60分钟发病,接触中毒多在2~5小时出现症状。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表现,口服中毒致呼吸衰竭起病较快,病程进展迅速,其发病高峰时间为服毒后60-80min。
4.诊断
杀虫双中毒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主要靠明确的毒物接触史或服毒史,并需排除其他农药中毒。临床上口服中毒患者发病迅速,轻度中毒表现步态不稳、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多汗、流涎、肌束震颤、瞳孔缩小等;重度中毒者可有面色苍白、全身湿冷、紫绀、烦躁不安、抽搐、昏迷、血压下降等,致死原因多为呼吸衰竭、肺水肿、呼吸肌麻痹与急性肝、肾功能衰竭等。部分患者实验室检查有血尿、蛋白尿、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全血胆碱酯酶可能有轻度下降,个别患者会出现胆碱酯酶明显下降。确诊需要毒物分析鉴定。
5.治疗
由于杀虫双在体内吸收、转化、排泄快,所有中毒症状包括昏迷在内均延续不太久,可逐渐减轻,但是部分患者致呼吸衰竭起病迅速,病程进展迅速,在发生呼吸衰竭前往往无特异性中毒症状,极易造成医务人员对病情估计不足,延误抢救时机,因此早期诊断、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十分重要。
5.1 及时洗胃 口服中毒者,应尽快催吐、洗胃,用2%~4%碳酸氢钠或清水反复洗胃,以加强沙蚕毒素水解,洗胃后灌入含30~50g的活性炭混悬液于胃中,继用硫酸钠导泻。因为大鼠实验证实:杀虫双灌胃60min后胃内几乎检测不到杀虫双和沙蚕毒素。
5.2 阿托品的应用 该药能对抗已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消除或减轻毒蕈碱样症状,对抗呼吸中枢抑制,应小剂量应用,不主张阿托品化。轻、中度中毒每次用阿托品0.5~1mg,1~4小时1次,重症每次2~3mg,15~60分钟1次,维持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3日。
5.3 巯基类络合剂的应用 陈志康等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确认二巯基丙磺酸钠(sodium dimercaptopropanesulfonate,DMPS)和二巯基丁二钠(sodium dim-ercaptosuccinate,DMS)是急性杀虫双中毒的特效解毒剂,尤以前者更佳。其解毒机制尚未清楚,可能通过与DHNTX或NTX形成无活性的二硫键化合物或DMPS使NTX与N-受体间形成的二硫键断裂,从而发挥解毒作用。可参考以下DMPS的用量和用法:每次0.125g,第1天3-4次,第2天2-3次,以后1~9次/d,一般连用2~3日。在临床解毒治疗中,DMPS的用量在少数患者中似嫌过大,但在重症和特殊情况下,仍可相应加大用量,以增加疗效。DMPS系低毒特效解毒剂,在治疗中末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尽管如此,仍须注意可有头晕、恶心、心率加快和乏力等副作用,个别病例可能出现皮疹和发热等过敏反应。有报道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故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或考虑改用DMS。胡国新等通过动物实验证实:igSCD会产生明显的惊厥症状终至呼吸衰竭而死亡,提示igSCD致死主因属中枢性,DMPS与SCD存在着中枢性拮抗机制。但是其通过何种机制发挥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5.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解毒疗法(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1)二氯化钴:胡俊峰等的实验的结果表明,二氯化钴对杀虫双中毒的大鼠有显著的解毒作用。推测二氯化钴的解毒机理可能是:①钴与二氢沙蚕毒素的巯基结合,②钴与二氢沙蚕毒素中的一个N和一个S形成五元络合物;③钴可能先占居了突触前膜或膜上沙蚕毒素的作用部位;④可能几种机制同时存在。有关钴剂的解毒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2)硫酸铜:葛仁山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铜对杀虫单急性中毒具有显著的解毒作用。既然铜离子能与巯基化合物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杀虫单在机体内活性转化成沙蚕毒素过程中可能先形成巯基化合物二氢沙蚕毒素,那么铜离子则可能与二氢沙蚕毒素形成稳定的无毒性络合物。
5.5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 杀虫双口服中毒致呼吸衰竭起病较快,病程进展迅速,其发病高峰时间为服毒后60-80min。对于杀虫双口服中毒病人,只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发生呼吸衰竭时能及时建立有效的人工辅助呼吸,病情多能在较短时间内好转。我们在抢救杀虫双中毒中也遇到4例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例,其中3例由于及时应用人工或机械辅助呼吸,病情均在2天内好转。
5.6中枢性肌松药的应用 以往认为急性中毒后产生肌松作用使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衰竭是最主要的死因,陈醒言等认为SCD经口染毒主要是引起中枢性兴奋致惊厥,最后衰竭而死。单用中枢性肌松药(地西泮或舒筋灵或唛酚生)有良好的解救作用,如合用DMPS效果更佳。
5.7补液、大剂量维生素C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及时处理休克、肺水肿及肝肾功能衰竭。

5.8如与有机磷农药混合中毒,应按有机磷农药中毒处理。注意本类农药中毒不能使用肟类复能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