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食源性中毒事件总体情况2004-2014年共报告食源性中毒事件4727起,占总事件数的87.09%(4727/5428)。报告中毒135244例,占总中毒人数的93.77%(135244/144224)。报告死亡人数2210例,占总死亡人数的74.49%(2210/2967)。病死率为1.63%。其中重大事件5起,较大事件1498起,二者占总事件数的31.80%(1503/4727);一般事件2550起,占总事件数的53.95%(2550/4727);未达到报告级别事件674起。11年平均每年报告食源性中毒事件430起(4727/11),2013年报告事件数、中毒人数为最少,2005年事件数、中毒人数为11年中报告最多的一年。2005年以来,事件报告数有逐年下降趋势。详见表1,图1。 表1 2004-2010食源性中毒事件报告情况 图1 2004-2010食源性中毒事件报告情况 二、毒蘑菇中毒事件情况(一)地区分布 有23个省(区、市)报告毒蘑菇中毒事件576起,占食源性中毒事件的12.19%(576/4727)。中毒3701例,占食源性中毒人数的2.74%(3701/135244)。死亡786例,占食源性中毒死亡人数的35.57%(786/2210),病死率为21.24%(786/3701)。其中重大事件1起,较大事件440起,二者占该类事件的76.56%(441/576);一般事件69起,占该类事件数的11.98%(69/576)。地区分布中,报告毒蘑菇中毒事件数前五位的省(区、市)有: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详见表2,图2。 表2 2004-2014年毒蘑菇中毒地区分布 图2 2004-2014年毒蘑菇中毒地区分布 (二)季节分布 毒蘑菇中毒事件以6-9月发生频率较高,7月份最多。2007年报告90起,事件数最多;2011年报告39起,事件数最少。详见表3,图3。 表3 2004-2014年毒蘑菇中毒事件时间分布 图3 2004-2014年毒蘑菇中毒事件时间分布 三、2010-2014年毒蘑菇中毒事件分析(一)发生原因 毒蘑菇事件的发生原因均为意外事件,即误食、误采或采购了有毒蘑菇导致。 (二)发生场所 毒蘑菇中毒事件多发生在家中,占所有发生场所的87.5%(189/216)。详见表4。 表4 2010-2014年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场所分布 (三)职业分布 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的人群多为农民,农民家中有儿童时也会在共同进食时发生,发生于农民的毒蘑菇中毒事件占61.1%(132/216);中毒人数占57.05%(619/1085);死亡人数占62.08%(185/298)。详见表5。 表5 2010-2014年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人群职业分布 (四)检测情况 2010-2014年调查的毒蘑菇中毒事件中,没有进行毒物检测的有200起,占92.59%(200/216);开展了毒物检测的有12起,占5.56%(12/216);检测情况不详的有4起。其中,开展了毒蘑菇检测的12起中毒事件,有2起采用蘑菇样本,经过形态学鉴定出种属(秋生盔孢伞属和亚稀褶黑菇);1起采用患者血样,经实验室检测出微量毒肽,但毒肽种类不详;1起采用含有毒蘑菇的食品样本,经动物食用死亡实验,判定毒性;2起无科学判断方法,采用蘑菇样本,鉴定为鹅膏菌和黑贝菌;1起采集血样和含有蘑菇食品,排除常见化学物和致病菌;2起采集含有蘑菇食品及患者生物样本,未检测出常见致病菌;3起检测结果不详。详见表6。 表6 2010-2014年毒蘑菇中毒事件检测一览表 四、小结(一)毒蘑菇中毒事件危害严重 毒蘑菇中毒事件数虽然仅占食源性中毒人数的2.74%,但病死率却高达21.24%,且重大和较大级别的事件数占到76.56%。因此,毒蘑菇中毒事件是危害严重的一类突发中毒事件,需要引起重视。 (二)毒蘑菇中毒事件特点 毒蘑菇中毒事件多见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湖北等省份;夏季雨水充沛,易于蘑菇生长,容易被附近居民等采食;由于毒蘑菇种类繁多,农民、工人、儿童和学生 等不易分辨食用蘑菇和有毒蘑菇,因误采误食有毒品种导致意外事件发生;一旦中毒事件发生,没有特效解毒剂和及时对症处理,极易引起死亡。 (三)检测情况 目前,基层对毒蘑菇的检测鉴定技术和方法缺失,难以针对不同种类有毒蘑菇进行诊疗。 (四)待开展工作建议 1.开展毒蘑菇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2.加强毒蘑菇形态、分子和毒素等方面的检测方法研究; 3.继续加强公众有毒蘑菇识别等宣传教育工作。 文章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