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性能(用途):1.本品为昆虫蜕皮促进剂,对抗性大龄幼虫有较好的防效。 2.施药后,幼虫4-6小时停止进食,不再危害作物,2-3天大量死亡。使幼虫在不该蜕皮时产生蜕皮反应,导致幼虫脱水、饥饿而死亡。 3.本品对甜菜夜蛾、苹果树卷叶蛾的防效较好。 4.持效期较长,对作物保护效果较好。 注意事项:1.本品为悬浮剂,如出现分层属正常现象,使用时摇匀并采用二次稀释法兑水均匀喷雾,不影响药效。 2.在甘蓝上的安全间隔期7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2次。在苹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21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3次。 3.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产生。 4.本品对蜜蜂、鱼类等水生生物、家蚕有毒,施药期间应避免对周围蜂群的影响、蜜源作物花期、蚕室和桑园附近禁用。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 5.使用本品时应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避免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 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避免接触。 7.不得与碱性农药等物质混用。 中毒急救:不慎吸入,应将病人移至空气流通处。不慎接触皮肤或溅入眼睛,应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如误服中毒,迅速携带本标签送往医院对症治疗。 储存和运输:本品应贮存在干燥、阴凉、通风、防雨处,远离火源或热源。置于儿童触及不到之处,并加锁。 勿与食品、饮料、饲料、粮食等其他商品同贮同运。 用过的容器应妥善处理,不可做他用,也不可随意丢弃。 中毒症状(刘永杰, 沈晋良, 马海芹. 酰基肼类杀虫剂毒理机制与抗药性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5(4):629-632.) 虽然合成的虫酰肼等酰基肼类化合物在化学结构上已经大异于天然昆虫蜕皮激素,但它们却具有天然蜕皮激素的特性。不同种类的酰基肼类化合物的毒力和杀虫谱不同,但其引起昆虫中毒的症状却非常相似,均表现出类似蜕皮甾酮过剩的症状。鳞翅目幼虫取食抑食肼或虫酰肼后一般4-16h停止取食,并开始蜕皮,到24h中毒早熟的幼虫蜕出旧头壳,企图完成蜕皮。但是,由于药剂在血淋巴和表皮中的持续作用,蜕皮过程往往半途而废。血淋巴中药剂的有效浓度可阻止羽化激素释放。新蜕出的头和口器的表皮没有鞣化和硬化,后肠突出,血淋巴和蜕皮液流失,导致脱水死亡。研究甜菜夜蛾和云杉卷叶蛾中毒幼虫表皮超微结构发现,新表皮因内表皮层缺少或仅有极薄的一层,表皮结构不完整,鞣化和黑化也不完全。药剂处理后6-48h可见双层表皮,表皮细胞有消解迹象。酰基肼类化合物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作用而产生毒杀效果。 毒性(CAS号:112410-23-8) 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000mg/kg,雄大鼠急性吸入LC50>4.3mg/L、雌大鼠为4.5mg/L;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作用;诱变性为阴性,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鹌鹑急性经口LD50>21500mg/kg,鹌鹑、野鸭LC50>5000mg/kg;虹鳟鱼LC50为5.7mg/L(96h),水蚤LC503.8mg/L(48h),蜜蜂LD50>234μg/只,蚯蚓LC50>1000mg/kg。 化学性质 纯品为白色固体,m.p.191℃,蒸气压3.0×10-6Pa(25℃),相对密度1.03(20℃),分配系数4.25,25℃时在水中溶解度为1mg/L,微溶于有机溶剂,94℃下贮存7d稳定,25℃、pH值7的水溶液光照稳定。 用途 新颖的昆虫脱皮加速剂,对鳞翅目昆虫及幼虫有特效,对选择性的双翅目和水蚤属昆虫有一定的作用。可用于蔬菜(甘蓝类、瓜类、茄果类等)、苹果、玉米、水稻、棉花、葡萄、猕猴桃、高梁、大豆、甜菜、茶叶、核桃、花卉等作物。是一种安全的理想药剂。施药最佳时间为卵孵期,以10~100g有效成分/hm2可有效防治梨小食心虫、葡萄小卷蛾、甜菜夜蛾等,持效期达14~20d。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型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等。该品具有胃毒作用,是一种昆虫蜕皮加速剂,能够诱导鳞翅目幼虫在还没进入蜕皮阶段提前产生蜕皮反应。喷药后6-8小时内停止取食,2-3天内脱水,饥饿而死亡。 农药中毒急救措施 中毒症状:对眼睛微刺激。 急救治疗:对症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