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PVC胶中毒的病例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2020年5月我院收治1例口服PVC胶重度中毒患者,入院后34h临床死亡,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2岁,因“口服PVC胶7h”于2020年5月15日00:49入院,服毒量约50ml,产品说明书介绍主要成分为苯、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DCE)、1,1,2⁃三氯乙烷及三氯乙烯(未标明成分含量),服毒后约0.5h至当地医院予清水洗胃,洗胃液初为淡黄色后至澄清,治疗情况不详。后出现腹痛,为进一步诊疗转入我院。10年前因“胃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查体:T36℃,P127次/min,R18次/min,BP108/85mmHg,意识清,烦躁,双肺无啰音,心率127次/min,律齐。腹软,剑下至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入院诊断:(1)PVC胶中毒,(2)乳酸酸中毒,(3)低钾血症,(4)胃大部切除术后。入院后予以禁食、胃肠减压,胃管内引流液呈咖啡色;予以抑酸,药物止血,甲泼尼龙480mg/d静脉滴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液灌流、清洁灌肠清除毒物;镇静,保肝,补液扩容。入院后2h患者BP降至89/60mmHg,补液同时予以去甲肾上腺素升压。入院后5h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12.0s,胃管内血性物质增多,便血,肝功损伤加重,遂给予无肝素抗凝CRRT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鱼精蛋白拮抗肝素,生长抑制素减轻胃肠道出血,多种药物止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共计600ml,冷沉淀6U,继续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效果差。患者肝肾功能损伤加重,出凝血机制恶化,BP、PLT及Hb进行性下降,乳酸升高,逐渐出现意识不清,于次日6:12给予气管插管,后因患者家属拒绝包括输注RBC在内的抢救措施,于10:35临床死亡。死亡诊断:(1)PVC胶中毒,(2)消化道出血,(3)多脏器(呼吸、循环、肝脏、肾脏、血液)功能障碍,(4)乳酸酸中毒,(5)低钾血症,(6)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主要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 2 讨 论 PVC胶中毒国内外报道较少,李静静等[1]报道1例误服30mlPVC⁃U胶合剂病例,死因为肝功能受损致凝血功能异常及血小板低下,出现器官出血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与本例患者死因一致。 PVC胶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树脂,但个别生产商使用价格低廉的二氯乙烷作为原料。本例患者所服PVC胶即含有二氯乙烷等毒性极强的卤代烃化合物,其他成分为苯等毒性较低的芳香烃化合物。李嘉琳等[2]研究发现,卤代烃类含氯有机溶剂毒性强,主要伤害肝脏、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本例患者入院后肝功及出凝血机制进行性恶化,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考虑主要与卤代烃类毒性有关,尤其DCE毒性最强。以往认为DCE中毒表现有两种类型,一种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另一类型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和肾病变[3]。近几年关于DCE中毒报道以职业性中毒致中枢神经损伤居多,口服中毒报道甚少。本例患者入院时即有腹痛症状,之后出现严重的肝功损伤,考虑为DCE中毒引起的消化系统毒性。刘玉清等[4]报道三氯乙烷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脏均有损伤。江叶等[5]报道三氯乙烯主要经皮肤、胃肠道和消化道吸收,经肝脏、肾脏代谢,直接损害肝、肾等脏器。 本例患者入院时WBC及Hb明显升高,考虑失水致血液浓缩。据文献报道,严重药物中毒导致一系列炎症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通过“瀑布式”级联反应,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6]。本例患者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除毒物本身直接作用外,应考虑此因素。 本例患者消化道出血原因:(1)毒物腐蚀消化道黏膜;(2)肝功损伤致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出现DIC,组织氧供不足,乳酸生成增加,同时肝、肾功能受损致乳酸清除率下降,从而使乳酸进行性升高,提示预后差。 本例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总结经验教训如下:(1)早期彻底胃肠道洗消。有机溶剂中毒,洗胃前应先注入液体石蜡150~200ml,使其溶解而不被吸收,洗胃后给予吸附导泻剂进一步清除残留毒物[7]。本例患者胃肠道洗消不彻底。(2)尽早行血液净化(<6h),应用CRRT联合血液灌流清除毒物,肝功损伤者尽早给予血浆置换。王剑茹等[8]发现血液灌流对芳香烃及卤代烃类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同时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保护肝脏。血液灌流联合CRRT治疗重症中毒效果好,能够从根本上控制患者的炎症反应,有效清理毒性因子[9,10]。血浆置换能够迅速清除血液中的有机溶剂,治疗重症有机溶剂中毒疗效显著[11]。本例患者肝功损伤早、恶化快,建议重度有机溶剂中毒者尽早给予血浆置换。(3)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江嘉欣等[12]研究发现,急性DCE中毒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能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和应激反应,甲泼尼龙静脉滴注起效快,副作用相对较少,可作为首选药物,建议尽早足量应用,重症患者应予冲击疗法。 综上所述,PVC胶属于有机溶剂,成分复杂,无特效解毒剂,中毒临床救治难度大,抢救成功率低。建议厂家生产时标明溶剂的成分及含量,工人作业时可在其容器上标记以防误服。关于PVC胶中毒的诊疗尚待进一步探究,呼吁尽快制定相关国家职业中毒诊治标准,提高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