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使用的甲脒类农药主要是杀虫脒、单甲脒和双甲脒,而且均为甲脒的取代衍生物,分子结构类似,毒性、毒理、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也基本相同,急性中毒以杀虫脒最多。杀虫脒为白色结晶,盐酸盐易溶于水和醇,而难溶于其他有机溶剂,故市售品多为水剂。呈棕褐色、无特殊臭味;单甲脒亦多为水剂,有臭味;而双甲脒难溶于水,市售多为乳油,有轻微氨味。本类农药均在酸性介质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易分解失效。三种农药均为中等毒性,其品种、别名及毒性见下表。
中毒原因与致毒机制 生产性经皮吸收和生活性经口误服中毒均比较多见,前者以田间施药的农民较多,后者主要为自杀服毒。致毒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巳知不影响胆碱酪酶活力.以杀虫脒为例,致毒作用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杀虫脒及代谢产物脱甲基杀虫脒都抑制单胺氧化酶(MAO)的活性,并可使脑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增高,使交感神经活动亢进,仍对(MAO)的抑制是可逆的,通常不是致死因素,部分中毒者早期的血压升高与此有关。 2.4-氯邻甲苯胺等苯胺类产物也有相当的毒性,除代谢分解产生外(约占代谢物50%以上),产品杂质和贮存时分解也会有此类物质,它们不仅造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化学性膀胀炎,而且还可影响神经系统和心脏的功能。 3.对心脏有直接毒作用,可抑制心肌,造成心肌损害及心律失常,对大动脉尚有松弛作用。有实验证明,它对血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是通过于扰钙的利用来实现的,中毒后期血压下降或休克与此有关。对心血管的毒作用是中毒致死的重要因素,应子重视。 4.有轻微的氧化-磷酸化断耦联作用,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 5.已证明杀虫脒、脱甲基杀虫脒及代谢物4-氯-2-甲基酰替苯胺有类似利多卡因的麻醉作用。 6.对皮肤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诊断要点I 1.中毒潜伏期短,经皮中毒平均6小时左右,最快2小时左右即发病;经口误服一般0.5-1小时发作,这与它们吸收代谢快的特点一致。 2.皮肤污染局部可有瘙痒、充血、烧灼感、皮疹等皮表损害,乃药液局部刺激所致。 3.全身中毒症状波及多器官系统,但以嗜睡、化学性青紫和出血性膀耽炎三者较为突出,部分病例有抽搐。 (1)神经系统:开始有头昏、乏力、肌肉酸痛、肢体麻木及眩晕等,面色多苍白,瞳孔不缩小,稍后出现视物模糊、步态不稳、肌肉震颤,甚至抽搐、嗜睡及昏迷等,其中以嗜睡最为多见。少数昏迷患者经治疗清醒后可出现幻觉、偏执等精神症状,但持续不久可恢复。 (2)消化系统:有恶心、呕吐及明显厌食。经口中毒恶心、呕吐出现早而且明显,少数病例有消化道山血,恢复期可有一过性肝功能异常。 (3)血液系统:主要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所致的化学性青紫,中度以上中毒常较明显。 (4)泌尿系统:主要为出血性膀胱炎,中度以上中毒者,常于中毒后1-2日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显微镜血尿十分常见,几近100%,部分患者有肉眼血尿;还可有膀胱区压痛,多见于神经症状和化学性青紫出现之后。 (5)心血管系统:中毒性损害很常见,约15%患者中毒初期血压升高,重症及晚期多有血压下降,甚至发生休克。口服中毒心肌损害相当常见,包括心电图S-T段及T波异常、Q-T间期延长及期前收缩、心动过速等,个别病例可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心源性猝死。 (6)呼吸系统:多见呼吸浅而慢,少数严重中毒者有呼吸衰竭,个别病例尚发生肺水肿。 (7)其他:瞳孔扩大者较多,有此患者初始有低热,但中毒晚期体温多降低。手、足心多汗,但无大汗。妇女月经失调,孕妇可流产。 4.实验室检查 有 (MAO)活力下降(正常值12-40U/L)、高铁血红蛋白升高及显微镜血尿等异常。必要时可做尿中杀虫脒等及其代谢物的鉴定,明显增高伴有中毒症状者有确诊意义。杀虫脒与脱甲基杀虫脒可用气相层析测定,4-氯邻甲苯胺先经水蒸气蒸馏收集,然后再用比色或气液层析测定。 5 我国已制订职业性急性杀虫脒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意见(GBZ46-2002),生活性中毒可参考执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