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天使之伞--农药中毒急救网

急性百草枯中毒氧疗的争议与进展

时间:2018-07-31 06:27来源:临床急诊杂志2017年18卷3期 作者:蒋臻,曹钰 点击:
专家简介:曹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主任;兼任卫生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灾难学组组长,


百草枯(paraquat,PQ)化学名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是包括中国在内发展中国家广泛应用的一种速效、非选择性、接触性除草剂。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 paraquat poisoning,APP)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病死率高达50%~70%〔1〕。既往研究显示APP的病理机制主要在于氧化应激性损伤,吸氧会增加 PQ 毒性,故应避免对患者常规给氧。但早期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后期肺间质纤维化(PIF)导致的呼吸衰竭是AP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APP是否需要氧疗、其时机及方式需要进一步探讨。
1  APP氧疗的争议
1.1   氧疗加重 APP导致的ALI

APP早期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在于氧化应激,并启动全身炎症反应,导致 ALI/ARDS。既往研究显示PQ聚集在肺组织后,通过还原型辅酶Ⅱ(NADPH)、细 胞色素P450还原酶、黄嘌呤氧化酶(XOD)、线粒体电子转移酶,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等还原为单阳离子自由基(PQ+),再与O2相互作用生成联吡啶阳离子和超氧阴离子 (O2-)。此外,PQ还能够通过电压依赖离子通道1(VDAC-1),与外膜上的还原型辅酶Ⅰ(NADH)依赖百草枯还原酶作用,产生O2-[2]。O2-通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催化形成H2O2,最后通过芬顿反应生成羟自由基(•OH)。同时,PQ还能直接或间接诱导NOS生成NO,并与O2-反应形成过氧亚硝酸离子(ONOO-3-4。这样,大量活性氧簇(ROS)及活性氮簇(RNS)形成,通过脂质过氧化等一系列作用造成组织损伤,并且由于NADPH的大量消耗也导致相关生化反应受到影响。同时,PQ导致的氧化应激通过核因子-κB(NF-κB)、Toll样受体(TLRs)、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s)等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反应〔5〕,加重ALI。
基于上述机制,前期的一些研究认为氧疗将会加重PQ毒性。最初的一些关于APP的动物实验发现高氧环境会加重ALI,增加病死率及缩短存活时间〔6〕。Hoet等〔7〕及Kim等〔8〕亦从细胞水平上证明了此观点。前者发现随着环境氧浓度的增加,PQ对大鼠及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毒性增加。后者则将PQ染毒后的人类致癌肺泡基底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分别暴露于常氧及非致死性低氧环境(1%氧浓度)24h,结果显示后者能减轻PQ导致的氧化应激,包括减少ROS生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恢复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从而减轻细胞损伤。因此,目前的共识是在APP早期应避免常规给氧,并建议将PaO2<40mmHg或ARDS作为氧疗的指征〔1,9〕
1.2   氧疗可以减轻APP导致的ALI
虽然上述研究显示氧疗会加重PQ毒性,但最近也有研究显示适度氧疗能改善PQ导致的氧化应激并减轻ALI。曹杰等10比较APP大鼠在常氧环境、30%和50%氧浓度环境下(造模1h后气道予以相应浓度氧疗,6h/d)ALI的严重程度,结果显示氧疗组各时间点(1、3、7、14、21d)SOD及过氧化氢酶(CAT),动脉血PaO2上调,PacO2、乳酸、肺组织湿/干(W/D)比值下调;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30%氧浓度组肺淤血、水肿现象减弱程度最为明显。Akcilar等〔11〕将APP大鼠在造模3d后予以2个绝对大气压的纯氧治疗5d(1h/d),结果发现高压氧疗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氧化应激指数(OS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以及肺组织学损伤评分均显著低于常氧环境APP组。这2项研究显示氧疗可能会改善APP的氧化应激及组织缺氧,从而减轻ALI。
而实际上在临床中,在APP早期,过度限制氧疗有悖于ALI/ARDS的治疗原则〔6〕。在后期因PIF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时,氧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使其能够有机会进行后继治疗-肺移植。因此,对于APP氧疗的时机、方式需要进一步探讨。
2  APP氧疗时机的探讨
2.1  APP的氧代谢机制

PQ诱导氧化应激导致大量氧的消耗12。同时,APP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5〕,机体呈高代谢状态,进一步增加氧需及氧耗。Yamamoto等〔13〕通过PQ浓度(mg/L)× 中毒时间(h)计算得出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SIPP),并据此将患者分成不同中毒严重程度组发现:轻度中毒(SIPP<10mg•h•L-1)多能存活;中-重 度中毒 (10mg•h•L-1≤SIPP≤50mg•h•L-1)可 能因PIF死亡;爆发型中毒(50mg•h•L-1<SIPP)将迅速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通过肺动脉漂浮导管及血气分析计算APP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发现轻度中毒组氧耗指数(VO2I)基本维持于正常范围内,中-重度中毒组VO2I持续高于轻度中毒组,而爆发型中毒组VO2I在就诊6h时亦显著升高。
同时,APP时氧供存在逐渐下降的趋势。Yamamoto等〔13〕的研究显示中-重度中毒组心指数(CI)在经过一段时间(就诊24~48h)的升高后出现下降,左心室做功指数(LVSWI)在就诊72h后显著下降,提示随着中毒的进展逐渐出现心脏抑制。同时,由于ALI的逐渐加重及限制氧疗,导致氧供亦受到影响。其结果是虽然中-重度中毒组氧供指数(DO2I)持续高于正常范围,但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爆发型中毒组由于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循环衰竭导致氧供的下降更为突出,表现在就诊初期LVSWI即显著下降,CI在经过短暂的升高后亦急剧下降,导致DO2I出现相应变化。
此外,随着APP程度的加重,微循环功能障碍及线粒体损伤也更加突出。APP时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与SIPP呈负相关〔13〕。而APP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凝血因子活化,抗凝及纤溶抑制,导致微循环血栓形成及功能障碍〔14-15〕。线粒体损伤在APP时亦较为突出。我们前期的研究也发现PQ能通过脂质过氧化损伤线粒体膜并导致细胞内钙超载,促进ALI〔16〕。近期的研究显示PQ产生的自由基能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降低细胞跨膜电位及ATP生成。同时,线粒体损伤亦会不断刺激氧化应激,最终导致细胞凋亡17。Jang等18的研究显示PQ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导致细胞凋亡,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此外,PQ还可能损伤线粒体 DNA,影响与之相关的呼吸链多肽编码,从而干扰呼吸链功能19。高浓度的PQ还能干扰线粒体内膜电子链传递抑制其代谢功能20。线粒体损伤将导致氧的利用及能量合成障碍,器官功能受损,这也是APP时心脏抑制的重要原因13
由此可见,APP时呈氧高代谢状态,机体通过增加心输出量提高氧供以满足氧需的增加,由于尚未出现氧合障碍,因此氧摄取率(O2ER)无显著变化。中-重度中毒患者随着PQ逐渐清除,氧耗可能会逐渐减少。但由于心脏功能受到抑制,加之逐渐出现低氧血症,导致氧供的变化并不与氧耗平行,O2ER在中毒早期呈逐渐增加,表明存在氧供需失衡的趋势。这在爆发型中毒时尤为突出,O2ER的升高不能满足氧需,VO2I亦急剧下降13。同时,由于微循环功能障碍及线粒体损伤,细胞本身氧利用亦受到影响,其直接表现之一便是乳酸生成增加,其可作为评估APP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21-24
2.2  APP氧疗时机
在APP早期,PQ直接诱导的氧化应激较为突出。根据APP的氧代谢特点,是否予以氧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毒严重程度:轻度中毒无需吸氧,中-重度中毒应根据氧供需平衡进行考虑,爆发型中毒早期进行氧疗及循环支持可能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临床上通过补液、利尿促进PQ通过肾脏排泄,加之血液净化治疗也可改变或部分改变PQ的毒代动力学特点25。此时,PQ直接诱导的氧化应激可能已不是主要问题,低氧血症、器官功能障碍逐渐突出,这更加是可以考虑予以氧疗的时机。Selman等26将大鼠注射非致死剂量PQ(5mg/kg)后于不同时间间隔置入常压74%氧浓度环境直至死亡或10d,结果发现中毒后24~48h高浓度氧增强PQ毒性,其中12~24h最为严重,但中毒48h后高浓度氧气并不会导致ALI及死亡。Akclar等11的研究亦是在APP 3d后再予以高压氧治疗。然而,上述研究仅为动物实验,也并未进行血液净化等治疗,不能反映临床实际。曹春水等27对23例APP导致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呼吸频率>25次/min,非吸氧条件下PaO2<60mmHg)的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通过与常规治疗及吸氧组比较显示其不会加重自由基损伤,并且PaO2与肌酐、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具有负相关性。但该研究显示患者总体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未对基线中毒严重程度进行客观评估。
在APP后期,体内PQ得到进一步清除,同时PIF导致的低氧血症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氧疗多在此时开始。宋建明等〔28〕对12例APP致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其中7例指氧饱和度低于94%的患者接受口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5例经无创通气(吸气压>20cmH2O,呼气压>8cmH2O)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结果3例早期机械通气(48h内出现包括呼吸衰竭在内的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死亡2例,其余9例患者在10~14d出现呼吸衰竭后予以机械通气均存活。但该病例报道未进行对照,也未客观地评估患者就诊时的中毒严重程度。
3  APP氧疗方式的进展
3.1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
APP导致的ALI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已成为临床治疗 ALI/ARDS的共识29。高渝峰等30通过比较LPVS与传统机械通气对APP导致ALI的作用。结果显示2组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VS组的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低于对照组,而PaCO2、氧合指数(OI)高于对照组;LPVS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发生率较低,胸片进展延缓例数高于对照组;但2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n等〔31〕通过腹腔内注射PQ建立小猪ALI/ARDS模型,并分别予以不同潮气量(VT)的 机械通气(PEEP均为10 cmH2O),结果显示6h后低VT组(6ml/kg),pH值下降最明显,而OI、PaO2、PaCO2增加;2h后各组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升高,然后低VT组下降;低VT组气道峰压及平台压逐渐下降,其余2组增加。肺组织病理学显示低VT组ALI最 轻,大VT组(15ml/kg)最重。该研究显示低VT联合PEEP减轻PQ诱导ALI并改善氧合。梁静涛等〔32〕对8例APP患者早期予以俯卧位机械通气,结果显示相比仰卧位通气能够改善肺功能残气量(FRC),提高PaO2及OI,且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以上研究显示LPVS对于APP导致的ALI的治疗作用,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对于最终预后的影响仍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3.2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肺移植治疗APP导致的PIF
从某种程度上说,APP导致的PIF是临床治疗上面临最困难的问题,许多经过积极治疗的APP患者(除外爆发型中毒)最终死于PIF导致的顽固性低氧血症,肺移植似乎已成为这些患者生存的最后出路。1968年Matthew等33便首次报道通过肺移植治疗PQ导致的呼吸衰竭,但患者在手术2周后死亡,其原因可能在于体内残余PQ再次导致肺部病变。因此,肺移植需要在充分清除体内组织中PQ的基础上进行。同时,等待移植供体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34。在低氧血症已经难以通过机械通气进行纠正的情况下,体外膜肺氧合(ECMO)成为连接呼吸衰竭与肺移植之间的桥梁。1985年Saunders等35报道1例PIF及呼吸衰竭的APP患者,在机械通气不能维持氧合的情况下行ECMO,在先期移植的右肺因体内残余PQ破坏的情况下,持续ECMO 19d直到通过血液灌流清除PQ,然后再进行左肺移植。但遗憾的是患者在术后出现严重的中毒性肌病,并于左肺移植后71d死于脑血管意外。直到1997年Walder等36报道了第1例肺移植成功治疗APP患者的案例,其是在APP 44d后进行的单肺移植,但移植前仅需通过机械通气改善氧合。2013年Bertram等34报道的案例虽在等待移植供体期间死于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但显示完全清除体内组织中PQ是可以达到的,ECMO能够改善APP导致终末期PIF的氧合,为肺移植争取时间。2015年北京朝阳医院报道第1例通过ECMO联合肺移植成功治疗APP患者的案例37,24岁青年女性,口服约50mlPQ后送至医院治疗,中毒后迅速出现PIF及严重呼吸衰竭,中毒第34天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第44天行ECMO,第56天行双肺移植,第66天脱机拔管,第80天出院,随访1年预后良好。
4 结 语
APP早期是否需要氧疗与中毒严重程度有关,当出现氧供需失衡时应考虑进行氧疗,但在如何寻找PQ毒性与缺氧之间的平衡点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经过积极的临床治疗体内PQ能够得到更快地清除,此时组织缺氧及相应器官功能障碍的问题逐渐突出,此时应是较为稳妥的氧疗介入时机。LPVS能改善APP导致ALI/ARDS的氧合状态及延长生存时间,当出现PIF及顽固性低氧血症后,ECMO能为等待肺移植(彻底清除PQ及等待供体)创造时间。
参考文献(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